中國人喝酒致癌風險最高?《柳葉刀》子刊發布報告
“不喝,就是看不起我!”
隨著95后、00后進入職場,網絡上對酒桌文化的討伐突然就強烈了起來。酒太難喝、喝醉后頭暈腦脹難受、喝酒傷肝……
(圖源:醫學界腫瘤頻道)
實際上,酒精的危害還不止于此。
7月13日,The Lancet Oncology發布一項全球的癌癥負擔報告。報告結果顯示:2020年,全球約有74萬例新發癌癥與飲酒具有因果關系。
喝酒相關的癌癥這么多,一看嚇一跳!
研究人員統計了2020年的文獻報告,并綜合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的數據。
我們來看一看2020年全球可確定是由飲酒攝入影響的癌癥病例數:
表1 按癌種和性別分列的2020年全球酒精可歸因癌癥病例數、人群可歸因比例、酒精可歸因病例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
在這些癌癥中,食管癌、咽癌、唇癌及口腔癌是與飲酒關聯最為密切的癌癥。飲酒關乎200多種健康問題!飲酒是件“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”的壞事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有害使用酒精可致200多種疾病。
傷肝臟
大部分酒精在肝臟代謝。長期飲酒可造成酒精性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硬化等疾病,而肝硬化被認為是肝癌的癌前病變。
傷心臟
飲酒可使血壓升高,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,增加突發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中風等風險。
傷大腦
大量飲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,引起酒精中毒性癡呆等。
傷胃腸
大量飲酒會刺激胰腺分泌,容易導致急性胰腺炎,胃潰瘍及胃癌發生風險也會增高。
傷性器官
酗酒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,進而造成夫妻關系緊張等。
“心理感冒”
長期飲酒易影響心理健康,可表現為焦慮、抑郁。在慢性酒精中毒者中,有6%~20%患者有過自殺行為。
中國人喝酒致癌風險最高,飲酒量卻越來越多
在全球范圍內,東亞、東歐地區的人群喝酒致癌的風險最高。《柳葉刀》子刊這篇文章尤其提到了中國,與蒙古、摩爾多瓦、羅馬尼亞一同被認為是酒精致癌風險在最高的地區。
下面這兩個地圖就是世界各地男性、女性新發病例中與酒精相關癌癥所占的百分比,顏色越深,比例越大。
2020年全球酒精可歸因癌癥病例占比(男性)
2020年全球酒精可歸因癌癥病例占比(女性)
通過上圖可以看到,我國男性新發癌癥病例中與酒精相關的病例數占比,在世界范圍內已經達到顏色最深的水平(≥6.8%);我國女性的新發癌癥病例中,這個比例也不低(1.3%~1.8%)。
小酌怡情?你可能喝得太多了!
家人朋友聚會、公司年會,酒桌上,觥籌交錯之間,總免不了喝幾杯。那么,喝幾杯算是小酌?到底有沒有安全劑量呢?
本次報告將這74萬個病例的酒精暴露量分為3個等級:
適量飲酒:酒精攝入量<20g(約2杯)每天;
風險飲酒:酒精攝入量在20~60g(約2~6杯)每天;
大量飲酒:酒精攝入量>60g(約6杯)每天。
大家可以對號入座,看看平時喝酒是否有超標?
這74萬例可歸因酒精的癌癥病例中,大量飲酒、風險飲酒的病例共占86.1%,而適量飲酒的僅13.9%。相對來說,每天飲酒量越少,癌癥風險越低。
中國有一句俗語叫“小酒怡情,大酒傷身”。
人們對于酒多傷身的認知一直存在,可小酒真的怡情,真的有益嗎?
2004年,意大利學者發表了一篇調查文獻,他匯總了過去三十多年發表的喝酒與腫瘤等14種疾病以及受傷情況。
結果發現:即使每天只攝入25克酒精,也會導致多種疾病的風險的增加。
患口腔癌和咽癌的風險增加82%,喉癌增加43%,食道癌增加39%,慢性胰腺炎增加34%,乳腺癌增加25%,肝硬化增加1.9倍等。
全球主流醫生均建議不宜飲酒。少量有益的“少”也會因人而異,目前尚無確切說法。
盡管風險飲酒、大量飲酒的癌癥病例數占大多數,但適度飲酒一樣存在風險。
中國人喝酒致癌風險大,憑什么?
已有證據顯示,酒精可以通過多種生物學途徑導致癌癥發生。
乙醇可以在體內代謝產生乙醛,這一物質可能引起DNA、蛋白質、脂質的改變,導致癌癥的發生。
在The Lancet Oncology本次發布的報告中,我們看到了很明顯的地區、性別差異。中國甚至位列喝酒致癌風險最高的地區,憑什么?
研究人員認為,這是由于東亞人群中乙醛脫氫酶突變等位基因(ALDH2*2)的頻率更高。
乙醛脫氫酶(ALDH)是乙醇代謝通路的關鍵酶之一。而攜帶ALDH2*2突變基因的人,飲酒后乙醛代謝減慢,并在體內蓄積,從而引起臉紅、惡心、嘔吐、出汗、心悸等不良反應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“喝酒上臉”。據估計,28%~45%的東亞人群是ALDH2*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。
“喝酒上臉”的人通常應當少飲酒或者不飲酒。然而,研究人員卻發現,在東亞,這些人依然會繼續飲酒。
(圖源:醫學界腫瘤頻道)
此外,酒精還會在體內發生氧化反應、改變激素調節穩態(如影響體內雌激素和雄激素的水平)、酒精本身還能成為其他致癌物的溶劑……這些均可增加癌癥風險。
報告還發現: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,隨著女性就業比例上升,女性的飲酒也有所上升。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,女性酒精所致癌癥的負擔越高,酒精所致癌癥發病率的男女比例越相似。其中,乳腺癌是典型的與酒精攝入有關的癌癥。
2020年,我國女性新發乳腺癌病例就達到41萬,占女性新發癌癥病例的19.9%。
酒桌文化是職場的糟粕
“天下苦秦久矣。”
中國酒精消耗量升高,并不難理解。
喝酒談生意、喝酒交朋友這一“潛規則”在職場上屢見不鮮。在某乎上一搜酒桌文化,竟然搜出二三十條規矩。
知乎截圖
此前,某銀行的新職員因在公司年會拒絕行長敬酒,被領導辱罵,隨后被同事追打至電梯口。
(圖源:醫學界腫瘤頻道)
這一現象雖然是典型個例,但酒桌文化卻無處不在。社交場合喝酒,被認為是一種“利益的結盟和對權力的效忠”。
無論是“喝酒上臉”的人,或者是職場女性,還是酒桌上不愿意喝酒的任何一個人,當別人勸你喝酒的時候,你喝還是不喝呢?
(圖源:醫學界腫瘤頻道)
6招降低酒精傷害
數據顯示,每18個癌癥里就有一個是喝出來的,而戒酒20年后,患口腔癌、咽喉癌、食管癌等惡性腫瘤的風險,和從不喝酒的人相差無幾。
滴酒不沾才是明智之舉。不得不喝時,做到以下幾點,可以幫你降低酒精傷害。
1、喝前先吃點東西
喝酒前先吃點東西墊一下,能減少酒精對胃壁的刺激,延緩酒精吸收。
推薦的食物包括奶類、豆漿等蛋白質飲料,蘋果、南瓜等富含果膠的果蔬;全麥面包、雜糧粥等富含淀粉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。
2、小口慢喝,選低度酒
在同等量下,高度酒對肝臟等器官的損傷,要大于低度酒。喝酒要慢些,小口喝,一通猛灌不僅容易醉,對胃等器官的損傷也會更大。
3、別用飲料兌酒
酒兌飲料,會加速酒精在胃里的滲透作用,更刺激胃腸道;酒精在碳酸的作用下,吸收速度更快,還易誘發急性胃腸炎等疾病。
4、白酒、黃酒溫著喝
在燙熱過程中,甲醇、醛、醚、乙醇類等有機化合物,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,使酒的濃度稍有降低,從而減輕對肝臟的傷害。
5、喝酒間隙多喝溫水
在喝酒間隙多喝些溫熱的白開水,可以加速酒精從尿液排出,減少肝臟負擔。
6、吃點有助解酒的食物
如果不小心飲酒過量,帶來頭痛、眩暈等不適,可以嘗試吃一些有助解酒的食物,如雞蛋、蘆筍、番茄、香蕉等。
現在,2020年全球癌癥數據已經告訴我們:飲酒致癌,而且中國因飲酒患癌的病例數正在逐年上升。
戒酒需要全社會參與
若符合下面三條以上,說明已產生酒精依賴,需盡快戒酒。
1.對酒的強烈渴望或沖動
2.對飲酒行為的開始、結束及劑量難以控制
3.當飲酒被終止或減少時出現生理戒斷癥狀
4.因飲酒而逐漸忽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
5.對酒的耐受量增加
6.明知會導致明顯的危險后果,仍固執飲酒
意識到自己酒精攝入過量
戒酒初期可能出現震顫、出汗、心動過速等戒斷癥狀,這些大多數是暫時的,不用擔心,但也可能出現癲癇等危及生命的戒斷癥狀。
因此,嚴重的酒精依賴患者最好在醫生的幫助下戒酒。如果因壓力、焦慮等心理問題產生酒精依賴,建議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。
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參與
良好的家庭支持是患者戒除酒癮的強大動力。家庭成員應對戒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感宣泄行為給予充分理解,避免一味譴責,同時要從自身做起,不在戒酒者面前飲酒,營造良好的戒酒環境,尤其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期,更要加強監督。
患者間要互幫互助
對戒酒困難或戒斷后復飲者,社會要予以重視,開展戒酒互助活動,包括定期組織患者觀看健康宣教片,邀請成功戒酒者分享克服戒斷癥狀、戰勝酒癮的心得體會,組織閱讀、爬山、打球等文娛活動,分散其對酒精的注意力,建立積極健康生活的信念。
最后,提醒你,“適量飲酒,有益健康”的說法非常不切實際。
2018年8月,一項涉及全球2800萬人的研究指出,飲酒沒有“安全值”,只要喝了就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,建議滴酒不沾。
在喝酒這件事上,中國人從一出生就吃虧了,“致癌風險更高”也不是一句玩笑話,所以別猶豫了,能戒就戒吧。
(來源:醫學界腫瘤頻道、生命時報、Oncology學術在線綜合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