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南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醫藥分社及 《中國藥業》雜志簡介
一、西南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醫藥分社簡介
西南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醫藥分社(以下簡稱“醫藥分社”)成立于2024年11月,是經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注冊的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(為國有企業)。
統一社會信用代碼:91500109MAE3QRC151
注冊地: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街道天生路2號301號樓
負責人/社長:劉斌
經營范圍:一般項目: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;會議及展覽服務;廣告設計、代理;廣告發布;咨詢策劃服務;技術服務、技術開發、技術咨詢、技術交流、技術轉讓、技術推廣;業務培訓(不含教育培訓、職業技能培訓等需取得許可的培訓);市場調查(不含涉外調查);信息技術咨詢服務;教育咨詢服務(不含涉許可審批的教育培訓活動);辦公服務。
醫藥分社由原中國藥業雜志社撤并改制后建立。2024年,根據《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<中國藥業>變更主管主辦單位和出版單位的批復》(國新出審〔2024〕786號),《中國藥業》期刊主管單位變更為教育部、主辦單位為西南大學。為此,特組建西南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醫藥分社,并在西南大學授權下,全面負責《中國藥業》雜志編輯出版、學術運營、會議培訓、科普活動、網絡出版、融合出版、教育服務等活動。醫藥分社現內設部門3個,包括辦公室、《中國藥業》編輯部、綜合發展部(學術會議、網絡出版、內部出版、新媒體與品牌運營、圖書出版等),現有職工共17名,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3人(其中高級職稱4人),為重慶市期刊協會、重慶市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,重慶市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常務理事單位等。
二、醫藥分社開展業務介紹
(一)編輯、出版《中國藥業》雜志
《中國藥業》雜志創刊于1992年1月,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、西南大學主辦、《中國藥業》編輯部出版的國內外公開發行、醫藥類科技期刊,半月刊。受西南大學的指定和委托,由醫藥分社全面負責《中國藥業》雜志編輯出版、學術運營、會議培訓、科普活動、網絡出版、融合出版、教育服務等工作,《中國藥業》雜志標準連續出版物號:國內CN 50-1054/R、國際ISSN 1006-4931。
《中國藥業》辦刊宗旨:宣傳藥品監管政策、傳遞醫藥科研成果、交流醫藥行業信息、組織醫藥學術活動、傳播醫藥科技知識、指導醫藥行業發展。刊物面向醫藥行業研發、院校、生產、經營、監管單位以及醫院從業人員,開展學術科研成果交流,重點報道藥物研制與開發,制藥工藝革新,藥品質量控制,藥理學、毒理學與藥物相互作用研究,藥品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,藥物經濟學評價,臨床合理用藥與不良反應監測,科學監管理論與模式創新等科技論文,為藥品監管提供科學技術支撐。
《中國藥業》雜志主要收錄及榮譽:中國科技核心期刊(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)、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、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、美國《化學文摘》(CA)、美國《烏利希期刊指南》(UPD)、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(JST)以及中國知網、萬方數據、維普數據等,為國家新聞出版署認定“第一批學術期刊”、國家藥監局“首批允許發布處方藥廣告期刊”、重慶市期刊綜合質量考核“一級期刊”、重慶市新聞出版局“2022 重慶市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”、重慶市“十四五”重點出版物出版項目等,榮獲西部科技期刊聯盟“西牛獎”、重慶市科技期刊編輯學會“鴻鵠獎”“春泥獎”等多種獎項,多篇論文入選重慶市期刊好作品獎、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大會100篇精選論文。
《中國藥業》雜志以爭創“藥學類一流學術期刊”為目標,以服務“大藥學”為理念,內容上貫穿于“藥”(藥品、醫療器械、化妝品)的全生命周期,組建的編委會成員覆蓋至全國醫療衛生機構、醫藥教育領域及科研單位行業專家教授等,同時建立了審稿專家庫,以持續提升期刊學術質量,優化內容建設、強化組稿選稿審稿以及編輯工作流程。雜志以科技出版的“大融合”為發展思路,探索集科技出版、科技創新、科技交流、科學普及等為一體的“大融合”發展路徑,助力推進科技期刊全面服務于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,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。
(二)醫藥圖書及宣傳出版業務
醫藥分社作為西南大學出版社直屬分社,將全面依托于西南大學出版社的優秀資源,致力于醫藥出版業務的開發,包括和不限于醫藥教育、醫藥科技、醫藥刊物、醫藥案例、健康科普圖書以及醫藥行業相關的期刊、各類內刊、宣傳出版物等。西南大學出版社原名為“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”,成立于1985年1月,后通過轉企改制以及機構合并于2021年9月正式更名為“西南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”,現正通過重組建立西南大學出版集團。出版社為教育部主管、西南大學主辦的集圖書、電子、音像、數字網絡出版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出版社,曾評為及榮獲“國家一級出版社”“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”“中國十佳教育出版社”“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”等。出版社現下設高等教育分社、職業教育分社、美術分社、音樂分社、醫藥分社等多家分社(子公司),在教育學、心理學、農學、藝術、醫藥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廣聚優秀作者資源,策劃出版了眾多高水平學術專著,先后承擔國家、省部級各類重大出版項目110余項,獲國家圖書獎、中國出版政府獎、中華優秀出版物獎、首屆教材建設獎等國家、省部、行業級各類獎項約500項。
(三)學術會議
為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的“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”精神,同時在一系列精神指引和對行業的政策要求下,醫藥分社(原中國藥業雜志社)近幾年依托《中國藥業》期刊資源策劃組織數百場全國性、地區性藥學專業學術會議及活動,例如“藥業·藥事·藥師系列專家圓桌論壇線上直播會議”“臨床合理用藥及藥事管理創新專題系列研討會”“《長三角基于藥品快速評估的新型抗腫瘤藥臨時采購專家共識》解讀會”“腫瘤精準治療醫藥護聯合論壇”“ERAS-圍術期管理建設專題項目會議”“慢病治療合理用藥專題研討會”“醫藥大數據與藥物警戒專題研討會”“AI大數據與智慧藥學解決方案與決策”“老年用藥和慢病管理專題會”“主編論壇·醫藥同行系列活動”“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醫藥研發·創新峰會”“醫院藥學60人系列主題論壇”“藥品研究與臨床評價大會”“醫院藥事熱點專題研會”“智慧藥學論壇”等品牌性學術會議與科普活動,先后與國際國內知名醫藥企業30多家達成良好合作伙伴關系,包括阿斯利康、拜耳、諾華、羅氏、安進、賽諾菲、諾和諾德以及恒瑞醫藥、齊魯制藥、濟川藥業、正大天晴、康哲藥業等。在活動策劃組織中,現醫藥分社亦建立有綜合發展部(負責學術會議、品牌運營等工作職能),組建專業運營團隊進行會議策劃、組織、實施等,團隊人員專業涉及醫藥衛生、新聞出版等,從學歷層次、職稱層次、專業知識、合規管理均具有專業水準,亦積累多年經驗,得到各合作方廣泛信任。
原雜志社在開展與學科、產業、行業融合出版的情況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肯定,各級部門對在出版雜志同時,能夠圍繞醫藥學科行業,有效搭建宣傳政策、傳播學術、交流經驗的學科領域平臺方面給予了高度肯定,部分品牌活動項目被納入“西牛計劃”“春泥計劃”“鴻鵠計劃”等。
(四)網絡出版及科普服務
為推進科技期刊深度融合發展以及促進出版數字化轉型,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授予《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》,編號:(署)網出證(渝)字第024號。同時,為持續推進期刊數字化轉型,貢獻讀者所喜愛的內容,本刊社建立有集官方網站、《中國藥業》網絡版『科普專刊』、微信公眾號、視頻號“四位一體”的網絡出版服務體系,并堅持服務于“健康中國”“科普中國”戰略目標,全面助力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,根據行業以及讀者需求個性化定制出版。主要科普項目成果包括:《中國藥業》網絡版『科普專刊』、中國藥業健康科普系列直播【糖友邦】(糖尿病患者科普宣教直播)等。通過搭建多功能、復合型平臺,以實現科技期刊、科技出版的多元傳播,進一步為服務行業創新發展模式,努力實現科技出版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,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。
(五)其他服務
根據醫藥分社的經營范圍,還可開展醫療器械銷售,廣告設計、代理、發布,咨詢策劃服務,技術服務、技術開發、技術咨詢、技術交流、技術轉讓、技術推廣,市場調查,信息技術咨詢服務,教育咨詢服務等相關業務。
三、聯系方式
辦公地址: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一路61號地產大廈1號樓19層
注冊地址: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街道天生路2號301號樓
官方網站/《中國藥業》論文投稿:www.jogger-garment.com